當山西男籃在G2再度擊潰廣東,從42分到15分的慘敗不僅創造了隊史的恥辱紀錄,更如同一把手術刀,剖開了這支十一冠王球隊的沉疴。若最終被橫掃出局,廣東男籃注定迎來近十年最徹底的重建——至少六名成員將告別東莞,而這場潰敗或許只是廣東王朝崩塌的開始。
作為主教練杜鋒的帥位已搖搖欲墜,而如果再輸一場被橫掃出局,廣東隊就將連續兩年以恥辱的方式止步八強。這位功勛教頭“五上五下”的激進輪換和對外援的過度依賴正遭反噬。首戰山西時放任張皓嘉(-34正負值)長時間在場,次戰又雪藏伯克導致后衛線崩盤,戰術板上的混亂折射出江郎才盡的疲態。更致命的是,他對張明池等年輕球員的徹底棄用,暴露了培養體系的斷裂。
外援組合的失敗是另一重災難。伯克攻強守弱的特性在季后賽被無限放大,面對山西四大外援(場均合砍68分)的輪番沖擊,他既無法串聯進攻,更成為防守漏洞。而拿著頂薪的貝茲利,在高端局中僅貢獻9分4籃板的平庸數據,與其說他是爭冠拼圖,不如說是性價比黑洞。相比之下,山西外援古德溫單場25+8+6的全面表現,讓廣東制服組看清了差距。
本土球員的崩塌更令人憂心。張皓嘉季后賽兩戰合計4分5失誤,其災難級表現讓球迷怒斥"球商為負";張文逸雖合同到期,但防守端被一步過的鏡頭已成常態,杜鋒寧用18歲小將李奕臻也不愿再給機會;而被徹底放棄的張明池,連垃圾時間都難獲登場。這些球員的集體失靈,反映的是青訓選拔與戰術體系的深層矛盾。
唯一的好消息或許是重建的契機。若杜鋒離任,新帥或將重啟徐昕、黃明依等新星的培養;外援薪資空間釋放后,可追逐類似山西凱爾式的全能鋒線;而陳家政等青年才俊的崛起,至少為后場提供了新鮮血液。但這一切的前提是,宏遠管理層必須承認——屬于他們的王朝,早在2025年4月那兩場潰敗中就已終結。
站在十字路口的廣東男籃,需要的不僅是換血,更是一場從青訓到外援策略的徹底革命。否則,當山西球迷高唱“接著揍粵接著舞”時,等待他們的只會是更漫長的黑夜。